動力電池退役潮臨近 百億回收市場規模即將開啟

發布時間:
2019-08-27

在經過三年多的高速發展期后,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最大的應用市場。數據顯示,截止2018年8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經超過234萬輛,累計裝配動力電池超過106GWh。
  進入2018年,最早批量使用的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。預計,2018年全國將有7萬噸動力電池退役,到2020年將達到24.3萬噸退役,到2022年將超過86GWh。業內人士表示,其中70%可梯次利用,30%需要報廢回收利用。
  在退役電池即將來臨之際,為了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、規范行業發展,國家近幾年陸續出臺多項政策、辦法。
  2016年2月,《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》發布,對企業布局與項目建設條件,規模、裝備和工藝、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等方面提出規范要求,第一批符合條件企業名單也已于近期發布。進入的企業分別是華友鈷業、豪鵬科技、格林美、邦普循環、光華科技共5家。
  2017年1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》,將生產者責任延伸的范圍界定為開展生態設計、使用再生原料、規范回收利用和加強信息公開等四個方面,并專門提出了加快建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。
  2018年1月26日,工信部、科技部、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》,于8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。該暫行辦法規定對行業影響較大,強調落實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,明確了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。
  為了貫徹落實暫行辦法,隨后又發布了兩項政策。一是,7月3日,工信部發布《新能源汽車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》,明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思路及實施程序,建立“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”,對動力蓄電池生產、銷售、使用、報廢、回收、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,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。避免非正規渠道的報廢和回收拆解。
  二是,7月25日,工信部、科技部、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,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,以試點地區為中心,向周邊區域輻射。構建回收利用體系、探索多樣化商業模式,推動創新應用,建立政策完善激勵機制。
 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,政策的加碼強化,倒逼相關企業對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將愈加重視,隨著技術突破與規?;圃斓闹饾u展開,梯次利用與回收拆解在部分領域有望率先實現商業化。
  隨著動力電池報廢期限的到來,回收領域的百億規模市場也將隨之開啟。相關數據顯示,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裝載動力電池量達到36.27GWh,2014-2017年累計裝機量超80GWh。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將超過52億元,預計2020年退役的鋰電池約50GWh,綜合考慮三元材料、磷酸鐵鋰及鈷酸鋰回收價值,2020年相關市場空間可達百億級別,2022年將超過300億元。
  鋰電池環?;?、無害化處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。因此,政府推行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”,要求生產者對電池回收負責,保證電池“源頭可控、去向清晰”,以便于減輕回收拆解環節工作量;同時倡導以 PACK 電池組的形式用于梯次利用,減少回收難度,提高行業效率。鋰電回收是經濟性的選擇:廢舊鋰電池回收價值高,三元材料所含鈷、錳、鎳等金屬元素多為我國較為稀缺、進口依賴較高、價格持續高位上漲的金屬資源, 廢舊鋰電的回收蘊含很大商機。
  在政策、利益、責任等多重動力驅動下,CATL、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主流企業均展開針對動力電池回收的布局。我們認為,隨著回收需求的爆發,政策的規范以及行業龍頭的不斷布局,動力電池回收的市場即將打開。同時,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布局鋰電回收的模式有助于回收體系的建立,進而引導行業向規范化發展。

相關推薦 Related recommendations